“班主任”在家长群收取费用
21位家长被骗1.5万余元
如果孩子的班主任在家长微信群里通知收取费用,并提供了收款二维码,你会怎么做?最近发生的这起诈骗案提醒大家,千万别急着转账。具体内容随小编一起来看↓↓↓
日前,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警方接到一起报案。报案人王先生称,他和妻子都在合阳县工作和生活,而自己的孩子在市里上学,平时学校有事,老师都是通过电话和微信与他联系。
案发当天,他看到孩子的班主任雷老师在微信群里通知收取练习题费用共718元,并提供了收款二维码,他当即就扫描二维码进行支付。
不久,另一位家长发现了异样,他给雷老师备注了昵称,而这个收费的人并不是真的雷老师。王先生一下傻了眼,这个人微信名和头像与他经常联系的雷老师一模一样,怎么会错呢?
随后,家长们查看付款记录发现,收款的是一个二手车行。当家长们在群里询问时,这位“雷老师”立即解释说,二维码是临时借用别人的,让大家放心支付。而就在此时,有家长给雷老师打电话却并没有打通,这让一些家长更是疑虑重重。
半个多小时后,雷老师回电,这才知道原来有人冒充他,以购买学生练习题为由向家长收取费用。
警方调查发现,群里共有21位家长受骗,被骗金额共一万五千余元。
可是,学生家长进群需要通过验证,这个假的班主任是怎么进群的呢?雷老师向警方回忆说,之前有人通过QQ加入他们班的另一个学生家长群。
警方分析,冒充雷老师的人进入QQ群后,通过查看群内成员信息,冒充其中一名学生家长,要到了雷老师的电话。然后又通过电话查询添加了雷老师的微信号,让雷老师把他拉到学生家长群。
之后,嫌疑人便在群内“潜伏”,并把自己的头像和名字换成和雷老师一模一样。最终,嫌疑人选取一天中午雷老师正在休息时进行作案。
经过调查,警方很快将作案的犯罪团伙抓获。这一犯罪团伙专门利用二维码进行作案,三个月内的涉案金额高达500余万元。
家校群到底有哪些隐患
我们又该如何避免
小编给大家总结了
最易中招的诈骗套路及防范措施
一起来了解
↓↓↓
“骗子”大多是规模化撒网式搜索“班级群”“年级”等关键词,钻了开学季,新生家长和班主任刚建群,彼此不熟悉的“空子”,化名“某某家长”偷偷潜入群。
有些骗子蹲守校园门口,通过与其他家长闲聊、套近乎的方式,向家长索要班级群的二维码。或者混进新生家长会,趁机扫描张贴的二维码,很多群聊设置并未开启“群主确认”功能,骗子就此进群。
有的骗子会利用QQ群不是好友的两人可发起临时会话这一功能实施诈骗。骗子在家长同意后,就会发来收款二维码。有的家长觉得不好意思,也没有追根究底去打听收费详情,就草草付了钱。
通常情况下,老师上课会开启消息免打扰甚至关机,此时骗子会利用时间差,让真老师不能及时发现。
骗子进群后,会将备注设置为“xxx学生父亲/母亲”,成功添加班主任QQ/微信,默默观察班主任的活动规律,然后趁机将自己头像换成下载好的班主任头像,并随即更改成班主任的备注名。然后在群里发送相关通知。
为有效地预防网络诈骗,家长群可以使用“一审、二查、三监督”的运行方式。
一审,作为班主任老师,在日常或者是开学季建立微信群时,添加进群验证功能,通过回答验证问题进群,并按照统一格式更改备注。同时,老师为了避免虚假备注的情况,在家长进群时对家长的ID号(微信号)进行验证,为保障群安全添加双保险。
二查,班级群中学生家长应该同学生上课一样共同维护群秩序。群主应及时发布群公告,将必要的群规矩张贴发布,让家长在合理的时间段发布合理的消息,如有家长发布任何与班级群交流无关且含有未知隐患的链接,老师应及时警告并立即与学生家长单独联系,在警告家长危险性的同时,对家长的当前状态进行甄别。
三监督,在班级群中往往老师的上课时间或午休时间会成为隐患的盲区,此时班级群内的家长之间应该相互监督,如有人发布隐患链接、虚假消息或收款二维码等,不要盲从,首先需自发对其进行警告、记录其账号ID并同时@老师。
群主可以开启认证功能,加入其中的家长在验证身份后才能加入其中;同时,要求群成员谨慎发言,不乱发、乱点链接,不轻易向无关人员转发其中的重要文件通知等等。
作为家长,一方面在思想意识上要提高警惕,另一方面在行动上也要注意起来,平时需要密切关注老师、学校发的消息,遇到可疑消息和可疑人员,及时向班主任老师核实,不要贸然轻信;对于涉及个人和孩子隐私的信息,尽量避免发在家长群或者其他公开的网络平台,也尽量不要提及孩子具体的姓名、班级等详细信息;若有新添加的好友,务必核实对方身份后再进行添加。
首先,凡是涉及到钱财的问题,一定要谨慎再谨慎。一般使用微信群通知家长缴费时,学校一定会提供印有学校公章的最正式的纸质通知或电子通知书,有任何疑问时,请务必电话询问班主任,切勿存疑汇款。
其次,对于丢失的微信,要第一时间夺回并修改登录密码。如果已无法收回,请及时联系群中管理员和班主任,告知所有人“旧号已停用,勿汇款,及时删”。若见其他人号码被盗,应马上提示班主任。
最后也是最重要的,预防大于补救。班主任、管理员以及家委会代表,要在组群后第一时间帮助各位成员修改姓名。
家校群是最常用、最实用的家校沟通手段
为避免类似诈骗事件的发生
老师及家长一定要警惕使用
这有一份合理的家校群公约
老师家长们可以参考借鉴哟~
第一,请每位家长在进入班级群后将群名片统一修改为“学生姓名+爸爸/妈妈”。既方便班主任沟通,也能清晰地筛查出可疑人员。
第二,禁止在群内发布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信息。骗子最喜欢在混乱的群聊中伺机行动,而整齐有序的聊天记录能够帮助班主任、管理员和其他家长在第一时间发现异常情况。
第三,禁止将非本班家长加入群中。有些骗子会通过“拉群,免费送XX”的手段引诱家长们将其加入班级群,再寻找目标实施犯罪。我们需要从一开始就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。
第四,未见通知书,请勿向任何人转账。小学阶段不涉及学杂费等问题,饭费、校服费用也已经可以通过向固定账户缴纳的方式进行支付。一般情况下,班主任并不拥有收费的权利。所以,当群里有“老师”贸然要求缴纳任何费用时,家长可以要求学校提供带有公章的通知书,或由家委会代表向班主任电话确认转账要求是否正常合理。
第五,最好不要将家庭信息透露给班主任以外的其他人。学校有时候会收集家长信息以便及时联系与沟通。如此私人的信息切不可随意发到群中,若被别有用心的人拿去利用可能会引出很多麻烦。
网络诈骗花样多
安全防范不可少
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↓↓↓
贵州省教育厅政务新媒体“贵州教育发布”
来 源 | 综合整理自央视新闻、中国教育报等
实习编辑 | 王 娟 责任编辑 | 吴宸敏
执行主编 | 罗 莎 编 审 | 项 蕾
谨防网络诈骗!↓↓
【成品网站目录】
版权免责声明: 本站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,请自行鉴定真假。如有侵权,违法,恶意广告,虚假欺骗行为等以上问题联系我们删除。
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ymjd.com/wechat/article/526.html
站长邮箱:878700559#qq.com(请将#号换成@)